"新质生产力" 学习材料⑤ | 《求是》杂志: 深刻认识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6-04 14:03宣传统战部

2024 1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 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 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从 2023 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 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 再到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系统阐述,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 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 引。

一、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 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发 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 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坚定不移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在此 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相 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 了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 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 工业化历程,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 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 标准,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一以贯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 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 安全的发展之路,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巨大提升、突破性发展 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的质态。针对这种新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 明确指出,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 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同时,也要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 比如,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 优”问题,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等等。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动 能,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 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归根结底,就是要在生产力水 平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大发展。这给我们的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 课题, 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 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论述,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发 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 设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 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意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用于指导实践。

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 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 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 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 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 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 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 论述,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 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 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把握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 关键性作用。回顾历史,从 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 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 20 世纪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 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 迹。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综合国力迅 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 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 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 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 机遇,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 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生产力发展 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 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 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革 命性提升,这种提升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作为其构成要素的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也有新的内涵。就劳动者而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 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 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就劳动 资料而言,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随着原创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产 生, 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则会逐渐被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代 替,这也是体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就劳动对象而言,劳动 资料的改进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不仅 包括传统的自然界物质,而且包括数据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 非物质形态。

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 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 动对象的发展变化,三者的优化组合也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带 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 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 与之相适应,对其加以保护、解放和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 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不 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 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 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要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并 跑甚至领跑”。在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 的一席话催人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本质 是先进生产力。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 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 性和主动性,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

——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 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 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快产业创新。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 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 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 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 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 控、安全可靠。

——加快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 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 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 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 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 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加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 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按 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 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 收入分配机制,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