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骨折的主要原因及康复指导
2023-10-19 09:43儿外科一病区 闫焕
低龄孩子活泼好动,家长再尽心看护,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跌倒,摔伤,烫伤等。这些意外情况中,骨折出现的概率比较高。作为家长,了解骨折后的相关护理知识,了解骨折相关疾病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意外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跑步或者行走时摔倒造成骨折。由于孩子年龄小,风险意识差,特别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步态不稳,行走和跑步的过程中因各种不可控情况都容易造成骨折的发生。
2.环境因素。如游乐场或公园以及学校娱乐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滑滑梯或者跳蹦床时,很容易出现摔伤。每年都有从滑梯或者蹦床上摔下来造成骨折的孩子。在学校中,孩子玩闹互相追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非常容易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肢体不协调而导致摔跤情况发生。稍不留意便会引发骨折,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周围骨折和下肢骨折。
3.骑自行车。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会孩子骑自行车,那么在学习骑自行车时孩子容易失去平衡,从自行车上跌落造成骨折;父母用自行车搭载孩子,孩子在车后座上将自己的手脚伸入到车轮,也容易导致手脚被车轮碾压而产生骨折。
4.滑板、溜冰。滑板或是溜冰是一顶技巧性很强的游戏。孩子还不能完全掌握此项技能时,加之对器材的操控欠熟练,摔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滑行道存在坡度,防护措施又不到位,摔伤危害性更大,骨折在所难免。
5.高处坠落。除了以上各种原因,高层建筑成了儿童坠落伤的又一人为因素。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孩子翻越阳台或者窗户坠落,致儿童严重复合伤。加强家长对儿童的看护责任,已经由单纯的家庭任务变成了社区干预的内容之一。
6.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越来越普及,发生车祸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儿童乘客或者路上行走的儿童,均可能因车祸造成骨折。
孩子发生意外骨折后的康复指导
儿童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出现意外骨折后,对于家长的依赖心理表现会非常强烈。骨折的治疗往往需要复位制动,并且需要忍痛进行功能锻炼。随着诊治过程的推进,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会很大。在每个阶段,家长都需要安慰、夸奖等手段,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治疗,树立治疗信心。护理要点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
院前处置。如果孩子四肢发生骨折,可以就地取材,用木板或者木棍等与患肢固定在一起。如果家中没有固定所需材料,可以将患肢绑在胸部。如下肢发生骨折时,可以将患肢与其他健肢固定在一起。如果孩子骨折部位是在胸腰椎的部分,就应该立马让孩子卧躺在硬床板上,然后抬着床板送入医院。通过简单处置,可以减少就医途中骨折处对软组织、血管或者内脏的损伤,有利于缓解疼痛,预防休克。特别需要提醒父母,如果小孩子没有经过医生的诊断治疗,千万不要给小孩子做热敷,更不要随便请人对他们进行推拿和按摩,在没有明确诊断结果之前,不当行为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治疗配合。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治疗依从性,听从医务人员安排,鼓励孩子勇敢坚强地面对骨折治疗可能带来的疼痛。骨折制动期间,不能擅自调整制动工具方向和松紧度,不能擅自去除固定装置。如有异常,及时向专业人员请教。
饮食指导。骨折早期(1-2W)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保证正常的水分补给,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利于降低消化系统负担,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推荐食用鸡蛋,瘦肉,新鲜果蔬等。骨折中期(3-4W)由清淡饮食转为高营养饮食,保证足够的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500毫升左右)、动物肝脏(每周1-2次)、瘦肉、虾皮、海带、豆腐等。骨折后期直至恢复阶段(5-6W)饮食可逐步恢复正常,注意膳食均衡。保证足够的牛奶,多晒太阳,多吃深绿色蔬菜(生重400克左右),水果200克左右。
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早期1-2W评估骨折程度,除骨折上下关节暂时不活动外,身体其它各部位均应积极主动功能锻炼。被固定肢体中的肌肉主要以等长舒缩为主,第天可进行多次,每次5-20分钟,大约上百次。骨折中期2W后到8-10周,骨折部日趋稳定,除肌肉的等长舒缩外,还需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范围、幅度、力量由小到大。骨折后期,骨折已经愈合,需要进行阻力对抗训练,如最简单的提重物,踢沙袋等,以增强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
结语
儿童属于我们精心呵护的群体,在孩子受伤或委屈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也是基于对父母的依赖性而做出的第一选择。作为家长,非常有必要了解意外伤害相关基本知识,掌控简单的应急处置措施。在孩子意外骨折后,不至于手足无措。通过相关科普知识的了解,争取最大限度地将意外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促进患儿骨折的顺利康复,促进患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撰稿 闫焕 审核 向毅